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远——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开通侧记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
6月27日,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正式开通投运。
6月27日,G8699“复兴号”动车组到达黔江站
“来了,来了,高铁来了!”11时32分,从重庆东站开出的首发G8699“复兴号”动车组平稳驶进黔江站,穿着土家族、苗族服装的姑娘和小伙子跳起欢快的舞蹈。
“61分钟,好快呀!”旅客田茂蓉看了看时间,情不自禁地哼唱起韩红的《天路》。
旅客打卡
“欢迎大家来黔江!”旅客们走出车厢,随即被欢迎的人们包围,并收到文旅部门送上的“黔多多”恐龙吉祥物。
“黔江好,黔江是个好地方!我们以后要经常到黔江来旅游,来吃黔江鸡杂。”旅客们纷纷在站台打卡处拍照、打卡,与土家姑娘合影。一时间,站台成欢乐的海洋。
媒体采访
据介绍,此次开通运营的重庆东至黔江段,正线全长242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设重庆东、巴南、南川北、水江西、武隆南、彭水西、黔江7个车站。通车后,重庆东至黔江最快61分钟可达,重庆东至长沙最快3小时53分直达。
自此,渝厦高铁这条连接西南内陆与东南沿海的“大动脉”正逐步成型,一条纵贯多个省市、穿越山川与人文的高速铁路,将重新定义城市间的“时间距离”。
“来,给我拍个照,背景要把‘黔江站’三个字框进去。”从早晨7时许,黔江站站前广场就陆续来了打卡的市民,男女老少、干部、工人、农民……人们像过节一样,穿着盛装,满脸喜气。
“复兴号”动车组行驶在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马家桥大桥上。
9时许,站前广场就人山人海了,打卡拍照的、直播的、拍短视频的……你来我往,川流不息。
“我们前几天就约好了,要一起来打卡,迎接高铁时代的到来。”黔江区政法系统退休干部罗志一大早就和几个好友来到黔江站,先集体合影,随后拍抖音、短视频,然后体验进站流程。
“过去到重庆去办事,先坐一天的车到彭水,然后再坐一天一夜的船。赶车赶船要花3天时间,整得人腰酸背痛。那时,说起去重庆就脑壳痛。”罗志说,后来有了高速公路和铁路,虽然方便了许多,但到重庆也还是要花三四个小时。
“复兴号”动车组行驶在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马家桥大桥上。
“现在好了,坐高铁只需要一个小时就飙到了重庆,我们可以早上去重庆赶个场,下午又回黔江来转河堤。安逸,巴适。”罗志说。
“年龄大了,坐车久了受不了,不敢出去耍,现在高铁飙得这么快,你们要带我去重庆耍几天哈。”80多岁的正阳街道积富社区村民黄中福叮嘱儿子。得知高铁通车,他一早就叫儿子把他带到黔江站,让儿子搀扶着在站里到处逛。黄中福越逛越兴奋,竟忘记了自己腿脚不方便,还让儿子给他拍短视频,在抖音里晒一下。
“高铁除了快,缩短人们旅行的距离,关键是能带动沿线的发展。”在黔江站欢迎首列动车组的黔江区有关方面负责人说,黔江有濯水古镇、小南海、土家十三寨等1个5A、7个4A级景区,过去由于交通不便,来景区的游客不多,有了高铁,黔江的知名度将得到极大提高,黔江区接下来就要做靓“高铁+文旅”文章,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田茂蓉是黔江区一家经销农特产品的“农掌柜”负责人。时常要到全国各地去参加农产品展销会、洽谈会。她说:“过去交通不便,外出谈业务不但耽误时间,还让人身体疲惫。高铁缩短了我们与市场的距离,也成了我们助力农民增收致富和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高铁飙得快,黔江鸡杂产业也要驶进发展快车道。”坐首列动车从重庆回黔江的蔡大厨蔡光江在车厢里向旅客推介黔江鸡杂等黔江特色产品和风景区,“有了高铁,黔江鸡杂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可以说是指日可待。”
“走,我们先去离车站不远的恐龙遗址公园,参观‘黔江长生龙’,然后去濯水逛古镇、吃鸡杂,接下来几天,再去小南海看古地震遗址,去土家十三寨听山歌。”走出黔江站,旅客李顺带着家人走上了黔江旅行之路。(首席记者 杨敏 文/图)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