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区民政局 提升社会救助质效 兜牢民生保障底线

日期:2025-05-07

近年来,黔江区民政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残疾人权益保障作为民政工作的重要内容,以“兜牢底线、精准赋能、集成服务”为主线,着力构建“保障网+服务链+新样板”三位一体的残疾人服务机制,不断提升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精准施策兜底线,织密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网”。通过完善动态管理机制,加强与残联、公安等部门的数据共享与比对,建立定期复核制度,及时掌握残疾人的生存状况、残疾等级变化等信息,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优化申请审批流程,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让数据多跑路、残疾人群体少跑腿。截至目前,已实现残疾人两项补贴申请“全程网办”80件。落实相关救助政策,建立“大数据比对+网格化排查”双轨制,对低收入残疾人家庭实施动态监测预警,及时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以及对生活困难的残疾人给予临时救助。2024年以来,已为4207名残疾人家庭提供最低生活保障,753名特困残疾人提供救助供养,发放临时救助金218人次83.7万元。

福康工程提质效,构建残疾人专业康复“服务链”。精准筛查适配,组织专业团队深入乡镇、社区,为有需求的残疾人开展免费身体检查和残疾评估,已为21名残疾人精准适配假肢、矫形器、轮椅等辅助器具。加强全流程康复支持,与定点康复机构合作,安排专业适配人员为残疾人进行现场适配调适,确保器具穿戴舒适、使用便捷。建立定期回访制度,针对适配初期的不适反应,进行针对性调整优化,让残疾人真正从辅助器具中受益。

精康服务促回归,打造渝康家园“新样板”。依托正阳市级指导中心,按照“布局合理、覆盖广泛”的原则,在全区30个乡镇街道建立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站点(渝康家园),形成以市级指导中心为核心,乡镇街道站点为支撑的“1+30+N”康复服务网络。目前,全区已建成标准化渝康家园30个,覆盖率100%。同时,引入12家专业社会组织为康复对象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康复服务,已累计为2065名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康复服务1500余人次。此外,联合人社、残联等部门,开展残疾人就业培训和就业服务,积极引导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积极参加黔江残疾人就业专场活动。(记者 王巧西)

←滑动查看完整表格→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