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四个转变”打造最优法治化营商环境

日期:2025-05-06

“过去上午一个部门查,下午另一个部门查,现在一次检查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省时又省力!”近日,黔江区一企业负责人谈起执法改革前后的变化,满是感慨。

今年年初,黔江区司法局在走访企业时发现,类似的“吐槽”并非个例,多头检查、重复执法等问题长期困扰企业,甚至部分企业因疲于应付检查而耽误生产。

这一现象在黔江高新区一度比较突出。高新区内包括工业、批发和零售业等7类130余家企业年均迎检次数超10次,企业需抽调专人“全天候待命”。企业呼声迅速引起重视,一场以“综合查一次”为核心的执法改革就此启动。

从“扰企”到“护企”改革直击痛点

“各部门看似各司其职,实则权责交叉、重复检查,企业成了‘夹心层’。”黔江区司法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问题的症结在于传统执法模式中“条块分割、协同不足”。

对此,黔江区以“减频次、并层级、合资源、促监督”为突破口,推动涉企执法从“各自为政”转向“贯通协同”。改革伊始,黔江区便为执法检查戴上“紧箍咒”:全区64个执法部门全量入驻“执法+监督”数字平台,所有检查计划需提前备案并整合,避免“撞车式”检查;每月1日至20日为“企业宁静日”,非必要不入企;在检查频次上做减法,对信用良好的绿码企业(A级)实行“一次都不查”,黄码企业(B级)仅“一年查一次”。三项减负举措,真正让企业从频繁迎检中“松绑”,专注生产经营。

从“分头查”到“组团查”执法效能跃升

今年3月17日,黔江区科瑞南海制药公司迎来一场特殊检查——由消防、应急、环保等部门组成的“执法团”一次性完成了安全生产、污染防治、消防设施等多项检查。“过去这类检查要三四天,现在两小时就搞定,还给了针对性整改建议。”公司负责人对“组团执法”效率连连称赞。

这样的场景得益于黔江区推出的“场景化清单管理”机制。针对工业、医药、食品等五大领域,梳理出安全生产、环保、消防等15个高频检查场景,并依托数字化平台统筹多部门联合行动。目前,黔江区已落地“综合查一次”场景20个,涉企行政检查频次减少15%以上。

从“人海战术”到“智慧监管”精准治理破难题

在黔江,执法改革不仅“做减法”,更在“做乘法”。通过调研发现,部分企业因频繁迎检导致生产经营节奏被打乱,而“人海战术”式的现场检查也存在监管盲区多、风险预警滞后等短板。

黔江依托“执法+监督”平台,整合各部门监管数据,构建“风险+信用”多维评价体系,推动差异化监管。对高风险企业(C、D级),通过无人机巡检、在线监测等“非现场检查”手段实现24小时风险预警;对中低风险企业,则灵活运用视频核查、资料上传等方式减少干扰。此外,通过深化执法结果运行机制,每次“综合查一次”后,牵头部门以行业警示会、整改案例白皮书、定向行政指导等方式,向同类型企业推送高频问题清单及合规指南,推动行政执法从重“监管”向重“治理”、从“事后处罚”向“事前预防”转变。

“现在检查更高效,整改指导也更精准。”科瑞南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表示,改革后企业生产经营节奏更加顺畅。

从“单向检查”到“双向评价法温度暖民心

执法质量如何,企业最有发言权。在黔江,每次检查后3个工作日内,企业可通过《涉企检查满意度反馈表》对执法规范性、廉洁性等打分,区司法局按季度汇总分析并公开结果。对满意度低的单位,通过执法监督意见书督促整改;对屡次违规者,取消评优资格并全区通报。截至目前,全区开展行政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2次,发现问题20件,问题整改率100%,企业满意度达90%以上。“以评促改、以督促优,让执法既有力度更有温度。”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次改革推动政府职能从“重监管”向“重服务”转变,在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实践中写下生动注脚。下一步,黔江区计划将“综合查一次”场景拓展至商贸、文旅等领域,并探索“信用+执法”深度融合,让法治化营商环境成为吸引投资的“金字招牌”。(记者 李诗素)

←滑动查看完整表格→
Baidu
map